修心週末

  • 旅居澳洲,一場內在革命實記

    旅居澳洲,一場內在革命實記

    這次旅行的目的,是靠著對宇宙的信任,放手讓外在人事物順其自然發生,看見恐懼的同時,將臣服付諸於實際行動中。這是刻意所選擇的生活方式。

    Read more →

  • 面對煤氣燈效應,在愛與尊重中堅守自我,選擇善良選擇繼續向前

    面對言語操控,出口在自己,堅持自我,只需要一句話。

    Read more →

  • 在人際衝突中成長:我們隨時都在降低標準,那個如何對待自我而成的標準

    所謂的標準,是心對你的觀察——你如何對待自己而成的標準。當他人錯待自己時,我們感受到憤怒,然而,當這句話中的「他」改成「我」時,已經令許多人無法直視。與其說原諒,人的慣性,使我們輕易迴避自我承擔…

    Read more →

  • 我,獨自升級

    你所想要的人生,需要你的主動,當然你可以拒絕,拒絕並不會使你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,但主動擁抱它們,你會得到更多。然而,你真的有能力承接這樣自主的人生嗎? 現在,我正準備前往一個工作招募會場,雖然不知目的為何,直覺卻是那樣響亮。 於我而言,最痛苦的狀態是什麼? 當腦袋與直覺起衝突的時候,當身心靈尚未達成一致性的時候,可以清楚感受到,腦袋停留在過往所做出的決定是停滯且充滿質疑,而身體感受到的流動性,其變化的速度是認知所恐懼的,也不知是出於對什麼的恐懼,但腦中的思緒總是提出相反的意見與做法,這讓執行落地的我們感到困擾,到底該聽誰的呢? 腦袋跟不上直覺,導致事情發生沒有辦法即時做出相應的行動,白白浪費了資源與體力。 人生在升級跳躍的階段,總是在無意間因恐懼而駐足,這種感受很奇特,自己的心已經抵達目的地,雙眼也已經看到彼岸,但體內某股無形的力量牽制著自己,它化身成各種各樣的情緒:憤怒、焦慮、無力、猶豫,而自己的回應方式,從拒絕排斥到不捨嘗試妥協再到下定決心。 這樣的過程,我走過百回,從強迫到順起自然再到主動推動,對「改變」與「突破」的態度和執行方式,隨著時間變得正向與熟捻,變化在自己的生活中,似乎變得更習以為常,雖然體驗過程中不適感依舊明顯,但多了認知層面的支持,過程逐漸變得不再折磨。 今年是特別的一年,三十歲的大關,人生際遇的課題,我們正從被動挨打轉為主動推進,這是狀態的改變,從週末消遣娛樂的方式就能看出些許端倪,而因為自己不同於以往的行動,我們的大腦對自己的認知也逐步轉變,只是在最後一躍之際,還是慢了一拍。 「還是下一次再做?」這句話總在事情將要被執行的最後一刻冒出。 仔細想想,這些恐懼的本質,是過往的記憶,還是大腦的某種習慣呢。 「你只有做了,才會知道怎麼做。」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,這句話成為我付出行動的基本原則。直覺所帶來的天花亂墜的想法,似乎總有方式能將它們落地執行,然而,飄得越高的想法,越需要儘快施行第一步,它所需的時間與精力依照想法與地面的距離而不同,將時間軸拉長拉遠,自己越能夠享受轉化為現實的過程。 迄今為止,目前的今天,老天爺給我的最後一課: 你所想要的人生,需要你的主動,當然你可以拒絕,拒絕並不會使你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,但主動擁抱它們,你會得到更多。 然而,你真的有能力承接這樣自主的人生嗎? 【 To Be Continued 】

    Read more →

  • 在虛無與渴望間:重新定義所想,找回付出的意義

    我仍在這個現實世界中呼吸著,卻沒有任何想去經歷的渴望,「想要」的心念,是種幸福與權利,自己的付出是否成就自己,可能我們暫時忘記的是找回重心相信的原因與勇氣

    Read more →

  • 是時候離開:由社會價值與他人情緒回應,走向內在秩序之下的自我確立

    很多時候,我們不願意承認,改變是內在的事情,這樣的「放下」,是終點,也是某種開始:開始學習如何不仰賴社會或家庭認可、不透過他人情緒來定義自己,開始重新建構一種安靜而穩定的內在秩序,一種來自內心靜默、與外界無關的價值感。

    Read more →